吾日三省吾身-2021.4
前言
大家好,我是光源。
我算是一个倾诉欲比较强的人,我的一些感悟、我学习到的东西、我碰到的开心或丧气的事 我都喜欢向朋友倾诉或者写成文字。
只是写成博客的话,不免需要照顾读者体验成本较高,因此现阶段更喜欢偶尔发在朋友圈或记录在私密的日记里。
但今天,此时此刻我坐在浦东图书馆的安静的人群中,忽然觉得想写点什么,于是便有此文。
一、追寻最(学)佳(会)实(偷)践(懒)
前阵子跟组内同学 one on one 的时候,同学问我,是不是一个希望一切都在轨道上、追求严格的纪律性的人,因为我日常会把事情说得很结构化、时间节点会给得特别严谨。
我的回答是,不是,我是在追求最佳实践,如果知道怎么做事最优,那么就没必要留下可能会发生误会、可能会留风险的空间。换言之,我在偷懒,我不愿为不该发生的事情花费精力。
先谈谈偷懒。
假如我们将事务划分为「短期」和「长期」两种分类的话,那么短期的事务往往需要的是敏捷高效,干就完了;而对长期事务来说,维护成本可能会远大于执行成本。
那么如何降低维护成本呢?显然,一个井然有序的系统的维护成本是远小于一个杂乱无章的混乱的系统的。
同样做一件事,有秩序的体系里你只需要花费 1% 的精力,但在一个混乱的系统里可能花 10% 的精力还不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所以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让自己的环境尽量有序是一种「节能」方式。
但这样的话说出去难免会有点冰冷,仿佛像没有感情的机器。过于强调纪律性会给人一种纪律性高于一切的误读。
是的,不管多木讷的人,人本质上是追求轻松自由的,它先天与秩序相悖。如果周遭都是刚性的各种条例束缚,没有人能受得了。就我自己而言,我希望团队氛围是「轻松自由但不散漫」,即保住基本盘是有序的,细节保持弹性。
如何理解基本盘?举个例子,我们提倡弹性工作制,但弹性工作制的 baseline 是跟你协作的同事的日常节奏,比如有晨会至少要参加下晨会。(有一些特例,某些公司比较内卷会比较加班时长,这种就别参考同事的节奏了,赶紧投递简历给我来我们这边吧)
如何理解基本盘之上的弹性?比如做一件事,事前有计划、事中阶段性反馈把控风险、事后能落地有产出 —— 这些足以把事情做好。至于做事过程中,你是早来早走还是晚来晚走、你是线上参会还是线下参会…… 只要不违反公司条例,都不太紧要。适当得留有一些弹性或者说人性化,是能够让人觉得舒服继而发挥出更好的战斗力的。
当然,保证合理的有序只是「团队管理」这块的偷懒心得,日常做事这块还有很多小技巧。